揭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辅助生产设施工程项目部的“智慧大脑”
迎着早晨的第一缕朝阳,中铁一局建安公司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辅助生产设施工程项目部的施工现场迎来了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的“早高峰”,一名名劳务工人有序的排着队进行进场前的人脸识别,只听“嘀”的一声,门闸自动打开,人员信息一览无余,工人们紧接着一个个有序的刷脸进入,开始了一天辛勤忙碌的的工作......
“大家刚刚看到的只不过是项目部“智慧大脑”指挥施工生产的冰山一角,项目部自2021年8月进场建设以来,就以‘聚焦智慧工地建设,打造机场精品工程’为出发点,依托数字化BIM+“智慧工地”,把“智慧”真正转化促进项目施工管理更加科学、便捷、智能、高效的大平台。”在交流了解中项目负责人彭博说道。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辅助生产设施工程总建筑面积约42200平方米,工程内容包含1-4#消防执勤点、特种车库、保洁用房、场务用房、场务车库、物资库、车辆维修中心、1-9#机坪保障用房及成品卫生间、小区室外工程及特种车库。项目自2021年8月5日正式开工,计划2024年12月5日竣工,共历时1219天。
据了解,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的开工建设,标志着陕西民航发展史上规模最大,同时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民航工程进入建设实施阶段,工程建成后,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7100万人次。而作为建安公司近年来第一个涉及的机场建设项目,该工程不仅仅要承担着作为窗口和家门口工程的责任和使命,更是要打造出一局项目部的亮点和特色。智慧工地是舞台,智能设备显身手。
“UPS+BIM”,让基础“强”起来
施工建设在于“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项目进场初期,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质量管控,项目在“智慧工地”中投入了BIM技术应用,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创建三维模型,通过BIM建模实现了砌体、钢筋模板、安装和装饰装修等工程的可视化交底,使施工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能更加直观地掌握正确的施工工艺流程,提前了解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防患于未然,避免发生返工现象。
由于工程地基处理采用灰土挤密桩施工,为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进度,经前期多次市场调研,根据施工特点,项目最终决定采用市场新型技术UPS桩基系统。比起传统人员现场旁站盯控,新型技术UPS桩基系统的应用,能够将现场夯锤及桩基安装监测设备建立PC端数据平台,设备主要反映夯锤的落距、夯击次数及桩基定位,在PC端数据平台可以更直观的监测到施工现场的动态信息,若未满足图纸方案要求即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既有利于现场灰土挤密桩的施工质量的控制,也减少了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的盯控压力,一定程度上节约了项目人力成本。
“秘密武器”,让施工管理更有“效”
“我们以‘智慧工地’为抓手,高标准着手项目施工生产管理”。彭博说:“BIM+‘智慧工地’建设技术作为我们项目部的‘秘密武器’,在项目施工的初期就直接参与到了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包括劳务人员、施工进度、安全质量、项目大数据等,角角落落随处可见‘智慧’的沁入。”
在劳务人员管理上,项目采用“人脸识别门禁系统”,通过前期对人员信息的集中采集,使用过程中,该系统能准确采集通行照片,准确、快速的分类并统计出各班组实际出勤人数,提升劳务管理能力,一定程度上确保施工进展,保障了施工效率。
在施工进度管理上,项目采用“数字化系统”,该系统可以直观显示整个工程的工期进展状况,自动标出计划与实际的差异,及时提醒项目部制定措施,充分解决“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困扰,最大程度的确保了科学、有序、高效率的施工进度安排。
在生产技术管理上,项目将技术方案、交底、图纸等上传到“数字化系统”,现场技术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及时发现现场与方案、交底、图纸的偏差,及时纠偏,防止无效施工,更为施工建设节时省力。
在各项数据管理上,通过在“数字化系统”平台上综合施工现场各种数据,为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技术管理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让项目可以有效总结经验,把握规律,让施工工作少走弯路,提高作业效率。
BIM建模,让成本“控”起来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因是辅助生产设施工程,工点多、工期紧、施工涉及片区大、施工组织难。要想按照业主要求,保证施工进度,物资材料的采购无疑是影响施工进度的重要环节。
以前,项目上的物资材料采购,买多买少靠的是“感觉”,讲的是经验,人工把控的前提下,难免会出现材料积压、超用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为有效避免浪费,项目部通过BIM建模技术的实际应用,将每一个施工板块清晰地展示在技术人员面前,通过对现场施工进度的精确把控,技术人员可以精确地计算出下一道工序的工程量,从而精确地计算出所需的钢筋、混凝土等物资量,极大的提高了现场施工的进度管理,更好的控制施工成本,杜绝物资材料的浪费,比起“老式”凭借感觉的施工安排更加具体、更加精准,施工效率和效果得到极大的提升,现场材料的进料、领料、用料及余料变得“可控”,项目成本也“可控”起来。
智能监控,让现场“亮”起来
“进入工地,随处可见的摄像头,360度环绕着现场的每一个角落,这也是我们现场管控数字化应用的一大体现。”项目副经理李晗祎介绍道,这些摄像头别看小,作用可大了,他们就是咱们项目部的“眼睛”,不仅可以对现场各主要施工工序进行全方位的管控,同时还能对现场人员进行定位和保护,过去咱们都是靠人去查看现场和人员,现在,只要通过智能监控,就能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的察看到现场的各个方位和角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针对各种情况迅速反应。而且施工现场每一位管理人员在手机上都安装了“智慧工地”APP,可以随时随地监督现场的时实状况。
施工建设,安全永远排第一位。在与项目负责人沟通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工人师傅们正有序通过“人脸识别通道”,扫描确定信息无误后进入工地。在人脸识别系统上,工人的姓名、年龄、工种、照片、入场时间等个人信息,一目了然。通过它,不仅可以杜绝无关人员、车辆进入工地,还能记录人员的进出场时间、数量、工种等数据,为项目考勤、人员配置等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项目人员及劳务人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能对每名返岗复工的管理人员及工人的活动轨迹、接触情况进行梳理、统计,能有效发现哪些工人不符合复工条件。”项目管理人员向大家展示人脸识别小程序的作用。每名返岗员工进入工地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小程序进行数据录入,数据信息就会记录在后台,项目管理人员可通过PC端进行数据整理。极大的保证了项目在岗人员的人身安全,让疫情防控工作精准、高效、便捷。
智慧应用,让项目“新”起来
项目部的智能化,除了体系在大方面的把控,在小的地方无处不彰显这新意。
“环境监测系统”,能同时监测pm2.5、pm10、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噪声七项指表,实时显示现场数据,一目了然,小小“新”意为项目绿色施工初步坚定了基础。
“智慧党建”则利用BIM系统展示,推动党建工作智慧化。将党员信息及日常工作、党建活动等录入系统,实现党务工作线上运行,将党建宣传、党员教育、党务工作等集为一体,让项目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来参与党建工作,真正实现党建工作与施工管理的无缝衔接。
建立的微信公众号将职工风采、项目文化、施工管理的方方面面进行充分展示,把项目部的窗口打造的更亮。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辅助生产设施工程项目部通过打造“智慧工地”,实现了“安全可视化,成本可控化,管理智能化,监测自动化”的目标,进一步延伸了管理触角,缩短了监控步长,规范了施工管理,减少了安全隐患,节省了人力投入,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项目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