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人力资源情况及环境分析
一、国家概况
1、国土面积
马来西亚面积330257平方公里,位于东南亚,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全境被南中国海分成东马来西亚和西马来西亚两部分。西马来西亚为马来亚地区,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北与泰国接壤,西濒马六甲海峡,东临南中国海,南濒柔佛海峡与新加坡毗邻,东马来西亚为砂捞越地区和沙巴地区的合称,位于加里曼丹岛北部。海岸线长达4192公里。
西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远东的中国、日本、韩国、菲律宾、越南等众多国家与欧洲、中东、非洲、印度等海上通道的必经之道,经济位置与战略位置都极其突出。
2、行政区划
现在的马来西亚由十三个州和三个联邦直辖区组成的联邦体制国家,包括西马的柔佛、吉打、吉兰丹、马六甲、森美兰、彭亨、槟城、霹雳、玻璃市、雪兰莪、登嘉楼以及东马的沙巴、砂拉越,另有三个联邦直辖区:首都吉隆坡、纳闽和布城。
首都吉隆坡位于西马来西亚中部,靠近马六甲海峡,人口约500多万,面积达243平方公里。吉隆坡(Kuala Lumpur简称:KL)是马来西亚的第一大城市,也是马来西亚经济、工业、金融、商业和文化中心,也是全国交通和电信枢纽。吉隆坡是这个多民族、多宗教国家的缩影,市内清真寺以及佛教、印度教的寺庙随处可见,基督教的教堂也有20多座。
政府行政中心为布城(putrajaya),位于吉隆坡以南25公里处,面积达49平方公里。首相府及部分政府工作人员于1999年6月迁入,2005年前搬迁完毕,人口约67,964(2010年)。
3、气候
马来西亚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白天平均气温在31~33℃之间,夜间平均气温在23~28℃。高原地区的夜间气温可低至16~18℃。年平均降雨量为2000~2500mm,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刮东北季风,为雨季,降雨较多;4~9月刮西南季风,为旱季,降雨较少。
由于靠近赤道,马来西亚全年白昼等长,无明显变化。
4、自然资源
马来西亚气候温暖多雨,自然资源丰富,主要农产品有棕榈油、橡胶、可可、木材和胡椒等,是世界第二大棕榈油及相关制品的生产国和最大的出口国、世界第三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和出口国。主要矿产资源有天然气、石油等,是世界第三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
5、人口、宗教及语言
截至2010年,马来西亚拥有将近2833.4万人口,其中男性约1456.3万,女性约1377.1万。
伊斯兰教是马来西亚的国教,主要属于逊尼派。还有佛教、道教、印度教、基督教、锡克教等。一般来说,马来人信封伊斯兰教,华人信封佛教,印度人信封印度教。主要宗教节日有开斋节、哈芝节、圣诞节、卫塞节等。
马来西亚的官方语为马来语,在社会生活中,马来人讲马来语,英语能力根据教育程度高低而不同,但一般都能讲一些英语。华人讲普通话和闽粵方言,英语能力根据教育程度高低而不同,也能讲一定的马来语。印度人讲特米尔语,
英语是不同种族之间交流的语言。
6、主要城市
根据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马来西亚的城市人口比重大约为60%,而且目前仍然处在城市化阶段。
马六甲海峡北岸是马来西亚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也是华人的主要分布区。华人在很多城市的人口都占到40%以上。
城市名称 | 人口总数 | 华人比例 | 简介 |
吉隆坡 | 400万(包括主城及卫星城人口总和) | 42.0% | 马来西亚首都,全国的经济与文化中心、交通枢纽,也是全国最大的城市。 |
新山 | 180万(包括主城及周边人口总和) | 41.5% | 柔佛州首府,紧邻新加坡,是亚欧大陆最南端的城市。新山是大巴重要的旅游城市,旅游经济占经济总量的60%,同时它也是马来西亚最重要的贸易城市之一。 |
槟城 | 160万(包括主城及周边人口总和) | 42.2% | 位于马来西亚西北部,是全国最大的自由贸易港,被评为世界上最适合养老的城市之一。曾经为孙中山领导中国革命的南洋基地。 |
马六甲 | 64.8万 | 40.2% | |
怡保 | 30万 | 80.5% | 霹雳州首府,19世纪末随采锡业兴起,华人占大多数。被誉为“大马最清洁的城市”和“百万富翁之城”。 |
芙蓉 | 44万 | 45% | 森美兰州首府,传统上的华人聚居区,同吉隆坡一样也是从兴起于采锡业的城市。 |
关丹 | 34万 | 32.0% | 彭亨州的首府,也是西马东海岸最大的城市,位于关丹河口附近。 |
古晋 | 61.5万 | 44.0% | 砂捞越州首府,东马历史最久、最大的城市,东马的工商业中心与门户港口。 |
亚庇 | 30万 | 52.0% | 沙巴州首府,大马重要的旅游及商业城市。 |
7、支柱产业
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马来西亚形成了以服务业、制造业、农业、采矿业和建筑业主支柱的产业格局。其中以服务业所占比较最大,而服务业中又以旅游业最为突出。
农业
马来西亚属于热带国家,全年皆夏,降水丰富,非常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特别是有利于经济作物的种植,包括油棕、橡胶、可可、椰子、胡椒等。
这些特色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既可以发展了经济,也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是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互利发展的典范。
马来西亚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但是由于效益不如经济作物,加之劳动力缺乏,因而种植面积不大。目前马来西亚的粮食自给率只有70%,其余部分需要进口,同时蔬菜和水果也大量依赖进口。马政府正在采取措施推动本国粮食的生产。油棕和橡胶对于马来西亚的农业及工业都具有突出重要的地位。
工业及采矿业
制造业是马来西亚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主要产业部门包括电子、石油、机械、钢铁、化工及汽车制造等行业。2011年,制造业产值为1616亿马币,占GDP的27.5%。
马来西亚采矿业以开采石油、天然气为主。2011年,马来西亚日产原油57万桶,出口额太319.8亿马币;全年液化天然气产量2.6亿吨,出口2.5亿吨,是世界第三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2011年,马来西亚采矿业年产值为370亿马币,占GDP的6.1%。
建筑业
马来西亚的承包工程市场是一个迅速发展的市场。大巴政府积极吸引外商投资,鼓励有实力和技术优势的国际承包商进入马来西亚承包工程市场。
马来西亚的承包工程市场分为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电力、水利、通信、制造业和住宅9个领域。马来西亚的建筑产值为189亿马币,占GDP的3.2%。
目前在马来西亚,政府对本国建筑和承包工程行业实行一定的保护政策。政府鼓励本国中小承包商的发展,本地的承包商获得了绝大部分的项目,政府只允许国外承包商参与那些本地承包商无力承担的技术性较强的项目,如隧道工程、垃圾处理、电厂建设或者私人投资的项目。目前马来西亚国内承包商占据了本国市场份额的90%以上。
服务业与旅游业
马来西亚的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相当大,而其中又以旅游业最为突出。
马来西亚的旅游业以多元文化、热带海洋、休闲文化为主题。充分利用自己充足的阳光、宜人的气候、高质量的海滩、奇特的海岛、原始热带丛林、珍贵的动植物、千姿百态的洞穴、古老的民俗民风、悠久的历史文化遗迹以及现代化的都市,对世界各地的游客具有极大吸引力。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马来西亚国民经济中的第三大支柱产业。
8、安全概况
马政府一向对治安问题高度重视,社会长期稳定,民族矛盾较为缓和。加之各民族宗教信仰都比较温和,针对身体攻击并不多见。
但是近十几年来,随着外籍劳工的大量涌入,非法入境的或失业的外籍劳工数量比较庞大,对原本的良好治安造成一定影响。
二、人力资源概况
1、本国劳动力
劳动力数量:
马来西亚将15-64岁人口界定为劳动力人口,2010年,马来西亚总人口为2833万人,而处于15-64岁之间的人口总数为1929万。但由于女性参加工作的比例较低,而15-24岁的人群中较大部分仍在接受学业,所以实际劳动人口为1160万,其中男性742万,女性418万。
劳动力素质:
1997年底,马来西亚的劳动市场中约800万劳动力中,仅有11.5%的劳动力接受过高等教育,而到2003年,在当时的1024万劳动力中,有17.5%接受过高等教育。马来西亚高等教育的迅速扩张,不仅是因为国民的教育意识提升和社会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其国家将高等教育制度化的结果。
马来西亚的劳动力素质,因为种族的不同而有较大区别。马来族占据较多的政府资源,依靠政策优势接受高等教育较为容易,但是也造成他们个人素质不高和不够勤奋的特点。华人在经济上的成功和天生对教育的重视,加之一贯的勤奋,使当地华人的素质普遍比土著及其他民族更高一些。
就业现状:
目前马来西亚社会基本上是充分就业的,这种现象不管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多见。由于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的中心位置,又是远东地区的中日韩与欧洲、中东、印度海上交通的必经之道,极佳的地理位置给其经济发展带来极大方便,加之其自身自然条件本来优越,种植业和服务业都吸纳了大量劳工,而马自身人口密度较低,使得劳动力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马来西亚的产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一般工人工资较低,加之民族性格的原因,使得一般劳动力的就业积极兴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劳动力资源的稀缺。为此,马来西亚政府在不断提升产业层次的同时,也采取限量引入外籍劳工的政策,保证其经济的持续发展。
2、外籍劳工
外劳数量
据统计,目前在马来西亚的合法外籍劳工人数已超过200万人(2004-2009年平均每年增长20万)。其中在种植园工作的外劳占29%,家庭女佣占27%,制造业占19%,建筑业占18%,其他服务业占7%。除合法外籍劳工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非法劳工在马务工。目前,马外劳主要来源国为印尼、尼泊尔、印度、孟加拉国、缅甸、越南、菲律宾、泰国、柬埔寨、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老挝等。2009年末,根据我商务部合作司统计,中国在马劳务人数5527人,马方统计也仅9000余人,在马外劳市场所占份额很低。
外劳待遇
虽然马来西亚吸引了大量外籍劳工赴马工作,但实际上在马来西亚的外籍劳工收入并不高。外劳在马从事的多为脏、险、难工作,人员层次较低、待遇不高、背景复杂,也引起不少治安和社会问题。占外劳使用份额最大的种植园工作条件十分艰苦且工资非常微薄,每月仅500-1000马币,马来西亚的炎热环境和蛇鼠毒虫更使绝大多数外劳望而却步,仅有印尼、孟加拉国等少数国家劳工因地理相邻、环境相似而从事这一行业。
外劳的涌现推动了马来西亚经济, 但是也为马来西亚的治安状况埋下了阴影。近些年,马来西亚治安状况日下, 犯罪率上升等都与外劳人口有深刻的牵连。亚洲金融风暴发生之后, 治安问题尤为突出。
劳资关系
总体来说,马来西亚的劳资关系是比较好的。
马来西亚是国际劳工组织的成员,占劳动力总量10%的工会组织也比较认真负责。政府不鼓励罢工,而提倡通过谈判或由工业法庭仲裁来解决纠纷。劳资纠纷一旦提交到工业法庭处理,劳资双方都不许再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外籍劳工政策
内政部规定,马方雇主必须首先寻找合适的马国公民,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外籍劳工的申请才能获得考虑。同时,为了保证马公民有公平的就业机会,马政府为各领域设定了本地工人相对外劳的比例,如电子行业的比例是2:1,家具业的比例是1:1。但政府为了调控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情况,这种比例经常有所改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外劳最基本的文件有护照、短期受雇工作准证和健康检查报告书及外劳卡。护照是旅行证件,马规定在短期受雇工作准证批准之日起有效期应不少于12个月,外劳的护照应由外劳自己妥为保存,如果外劳要求雇主保存其护照,则得写一封信要求;短期受雇工作准证可让外劳合法工作,但必须每年更新;外劳卡必须随身携带,以备随时检查;外劳必须每年进行一次体检。
外劳必须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家佣的年龄须在25~45岁,而其他行业则在18~45岁;外劳必须遵守马方法律;外劳不允许携带家属来马;没有移民局的许可,外劳不允许更改雇主和行业;外劳只允许在马居留的时间为“短期受雇工作准证”列明的时间,如果要延长居留期,则必须于“短期受雇工作准证”期满前至少3个月提出。
依据1998年劳工赔偿(外籍劳工赔偿计划)(保险)条例,所有的外籍劳工的工作及非工作伤害赔偿也归此法管辖。外劳发生工伤和意外,雇主应采取所有援救和补救的措施,如同发生工伤意外的是本地工人一样,不得有差异对待。如果外劳在雇用期间死亡,雇主应负责所有丧葬事宜,并负担所有费用。雇主也应协助其家人向外劳意外赔偿计划(FWCP)取得赔偿金,并确保赔偿金交给权利人。
马于2002年2月4日通过新的外劳措施,允许已考取马来西亚技术训练证书SKM二级的外劳于5年工作准证满期后,通过雇主向内政部申请延长工作准证。
马人力资源部长冯镇安表示,从2004年3月1日起,所有输出到马来西亚的劳工必须在本国接受规定的职前培训。其目的是让外国劳工了解马来西亚的风俗习惯和国情。马人力资源部将会派出官员到劳工输出国对培训设施和培训课程进行评估,对现已在马且没有接受培训的外国劳工,将不再延续临时受雇工作准证。
无工会关系的外籍员工与外籍劳工直接向人力资源部劳工局投诉,由后者进行调查、协调,最后转交劳工法庭。
多媒体超级走廊为了方便引进多媒体工业所需的人力资源,马来西亚政府不限制已获得多媒体超级走廊营运地位(MSC)的公司(不管是外国或本地公司)征聘本地及外国知识工人的数量,实施友善的、没有限制的外国智力人才入境的工作准证政策。
三、签证政策
2007年开始,所有外籍人员必须办妥签证才可进入马来西亚,原先落地签证的方式已经被取消。
马来西亚签证种类主要分为旅游签证、商务签证、临时劳工签证、专家签证、工作签证等几种。
旅游签证
针对赴马旅游或者探亲者,按照国家不同给予不同的停留期,在十四天到三个月不等。根据马来西亚政府2007年的新政策,中国游客可以获得三十天的停留期。目前马来西亚是中国游客办理旅游签证最容易的国家之一。
商务签证
针对到马来西亚进行商贸活动、新闻采访及参加体育比赛者,至于停留期的长短也是根据国家不同而不同,一般是一个月到三个月不等。一般而言,商务访问签证中国人可以获得一个月的停留期。
临时劳工签证
针对外来劳工,从事种植、建筑、服务及家庭佣工等行业,停留期三个月到六个月不等,并且可以办理延期。
专家签证
针对赴马来西亚履行合约的专业人员,一般合约期限在一年之内。
工作签证
针对那些到马来西亚工作的人员,一般合约期在年以上,工作准证的停留期是两到三年,到期之后可以延期。
四、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
1、宗教信仰
马来西亚与其它东南亚国家一样,是一个多宗教并存的国家。马来西亚的国教是伊斯兰教,其它宗教还有佛教、印度教、基督教、原始宗教。
伊斯兰教
从7世纪到17世纪,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扩张和传播延绵了1000年。作为东南亚信奉伊斯兰教的主体——马来人的重要国家,马来西亚宪法规定,所有的马来人都是穆斯林,在全国人口中,穆斯林占将近55%。伊斯兰教在马来西亚有很深的影响。马来人取阿拉伯名字,按伊斯兰教的训言生活。清真寺遍布马来西亚城乡,寺内每天都有信徒作祈祷。星期五是马来西亚的主祷日。
伊斯兰教对马来西亚社会文化的影响比对政治的影响要大得多。在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已经成为马来人的生活方式。马来民俗习惯中很大一部分是与伊斯兰教有关的。例如,在马来西亚的10个全国性节日中,圣纪节(先知穆罕默德诞辰)、开斋节(马来人新年,是最重要的节日)和古尔邦节都是伊斯兰教节日。每逢伊斯兰教历9月,全国穆斯林都要实行1个月的斋戒。斋戒期间,每日从拂晓至日落禁止一切饮食、吸烟以及房事等。
佛教
佛教在马来半岛上曾一度盛行,15世纪以后逐渐衰落。19世纪,大批华人的到来使得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得以恢复和发展。吉隆坡和华人集中的槟城是马来西亚佛教中心。马来西亚佛教总会设在槟城,该会还办了马来西亚佛学院。
目前在马来西亚,佛教团体大约有五、六百个。华裔以供养观世音菩萨的道场为最多,历史最悠久的是在明末清初麻六甲的青云亭。
印度教
印度教在进人马来半岛时,被称为婆罗门教。15世纪,伊斯兰教在马来半岛盛行后,印度教徒大多改信伊斯兰教。现在,信奉印度教的只有印度人,印度教徒实行严格的种姓制度。
基督教
基督教是随着葡萄牙、荷兰、英国的入侵而传人马来西亚的。由于这些国家的殖民者属于不同的教派,他们带来的基督教也有不同的分支,主要是天主教、新教。马来西亚的基督徒多为菲律宾移民、土著少数民族和一部分华人。
原始宗教
马来人的原始宗教崇拜的是多种神仙和原始拜物教。现在马来西亚信仰原始宗教的主要是一些土著少数民族。
2、风俗习惯
马来族习俗
作为马来民族文化深受伊斯兰教影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马来西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开放,宗教宽容与民族和解成为马来西亚的主流,因此伊斯兰教在政治上的影响会逐渐削弱,大部分妇女也因此得到进一步的解放。如今在马来西亚的街头看到的伊斯兰教妇女身着色彩艳丽的民族服饰,不戴面纱,虽然还保留着纱丽裹头的习俗,但与中东妇女不同,她们用的是鲜艳美丽的纯色纱巾。
马来男子的传统套服是上身穿称为“巴汝”的无领长袖衫,下身穿长至脚踝的布质纱笼,但现代社会的马来人在日常的穿着已经部分地西方化与休闲化。在正式的社交场合,马来男子现在喜欢穿一种称为“巴迪”的蜡染花布长袖上衣。
|
马来族大多是穆斯林,他们的饮食习惯与伊斯兰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不吃猪肉和水生贝类动物,不喝酒。马来人餐前餐后都必须洗手,餐间还备有洗手的水,进餐时在地毯上席地围坐,各人必须用右手抓取食物,否则会引起别人的反感。马来人的食物以大米为主,辣椒和咖喱是最常用的佐餐食品。马来最有名的风味食品之一是一种叫“沙爹”的烤肉。
马来人的婚配是由父母决定的,基本上有三种形式:媒妁定亲、定娃娃亲、遗嘱结亲。定亲后,一般要在女方家举行订婚仪式。马来人的婚礼很隆重,婚礼在女方家举行,女方要准备婚礼用的并坐台。在婚礼开始之前,新娘在母亲的带领下走出新房,由伴娘扶着登上并坐台。陪送新郎的队伍一路鼓声不断,新郎进入女方家后被扶上并坐台,坐在新娘的右边。这时由新娘的母亲向新人祝福。婚礼完毕后,新郎留在新娘家,3天后才能同房。7天后新娘新郎到男方家回门。马来人的习俗是夫妻婚后居住在女方家,现在可有多种选择。
由于目前马来西亚地广人稀,劳动力相对缺乏,马来西亚政府鼓励马来人多生育,伊斯兰教义又不允许避孕,使得一般的马来人家庭都有四个到十几个不等的孩子。
马来文化讲究尊重长辈,男子之间见面握手,但不能与穆斯林妇女握手。互相介绍时,先向女子介绍男子,向年长者介绍年幼者,向地位高者介绍地位低者,在宴会上如果不认识邻坐的女子,应请主人作介绍。
不要当众表示亲热,如果对方是异性,不可有身体接触。不能把脚底或鞋底对准别人。不能用脚碰任何东西。不能触摸任何人的头,尤其不能摸孩子的头。在马来人晚祷的时候不要拜访。马来人和印度人认为左手不洁,不能用左手吃东西,不能随便用左手给人递东西。不能给穆斯林送酒,不能当着送礼者的面打开礼物。
当地华人习俗
作为马来西亚第二大种族的华人群体,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华人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在衣着方面与中国无异。由于马来西亚华人多来自福建、广东等南方沿海省份,因此其较多的保留了这些地方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