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可能因为工作忙,回老家看望父母亲的次数并不多,大致最多一个月就一两次吧。最近这两年每次回家总感觉父亲比上次又苍老了,心中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无奈和忧伤,也勾起了我许多的记忆。
父亲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从小聪明好学,初中毕业后因为是我们这里为数不多的“秀才”,就被推荐到村里的小学当了文化教员。18岁时响应祖国号召参军入伍到原兰州军区炮15师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父亲在部队上踏实肯干、积极上进,加之有文化的底子,很快就被提干。十几年的军旅生涯,磨练了父亲认真正直、勤奋努力、吃苦耐劳的秉性,并一直伴随到现在,是我们一生追随和学习的榜样。
记得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学校放暑假,父亲带着我去他工作单位呆了一段时间。当时,父亲已经转业到铜川黄埔的一个煤矿上班。那时候我刚开始学习英语,父亲把我的英语学习抓得很紧,每天他上班时给我布置必须要背诵多少个英语单词的作业,下班以后就进行考试,背不过就要挨训,这种情况伴随着整个暑假。他还一直给我说隔壁王叔家的孩子英语学习很好,要我向他学习。那段时间,我的英语学习进步很快,到开学时已经把三年级的英语课程学的差不多了,只可惜后来没有坚持下去。
父亲送我回家那次令人记忆犹新。当时暑假结束,父亲送我回三原。80年代从铜川到三原每天只有一趟火车,我们家在农村,只能在离家最近的一个叫独李村的小站下车,记得那天下火车时已经晚上10点多了,天又黑路不好走,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我在路上有几次走着走着就睡着了,父亲鼓励我说看见前面的灯光没,那就是咱们的村子,再坚持一下马上就到了。就这样,父亲背着行李,我在后面跟着走了两个多小时,一路步行从火车站走到家里,到家已经晚上12点多了,母亲和婆还在家里等着,看见我的样子,婆严厉地训斥父亲说,“娃这么小的,硬让娃跟你走回来,你就不会想个别的办法,看把娃累成啥了!”父亲笑着说,“我就是想从小锻炼锻炼他”。
父亲是严厉的,我们从小就比较怕父亲,无论是学习、做事,只要做得不对父亲肯定会训斥我们,甚至会动手。印象中,直到我上了高中,父亲才开始不对我动手了。现在回想起来,父亲当时对我们的训斥和动手是生怕我们没有出息,心里着急恨铁不成钢,只不过他的教育方式有时比较极端罢了。有时回家和父亲开玩笑说,“小时候你把我们收拾美啦”。父亲笑着说,“那时你们不听话,我确实着急,现在想起来有时候光打是不对的”。有时候想,对父亲的敬畏和父亲对我们小时候的教育,何尝不是人生一种美好的回忆呢。
我们从小生活在农村,直到高中毕业后当兵入伍,父亲把我们全家转为城镇户口,我们家才从农村搬到了县城里。记得小时候农村的生活很苦,为了贴补家用,父母亲在家里养着鸡和羊,我和弟弟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在灶房的笼屉里摸一角锅盔,然后把羊牵着去路边吃草,等羊吃饱了牵着回来时还要挎着满满一笼草喂鸡用,等父亲下班回来后全家才坐在一起吃饭。家里当时有七八亩地,农活很重,又没有什么机械化,每到夏秋收种,全凭父亲和母亲用双手和汗水出苦力把活干完。当时父亲在镇上上班,每天骑自行车往返五六十公里回到家后就开始忙碌干活,那时总感到父亲永远有使不完的劲,尤其是他干活时腰间扎着武装带的情景一直在我脑海里闪现。
我上初中时,父亲从铜川的煤矿调到县里的一个镇上当宣传干事,记忆中我每次放学回到父亲的办公室,都看见父亲不是在看报纸杂志就是在写东西,他有个习惯,就是把报纸上的好文章剪下来做成剪报经常翻看,时间久了,他做的剪报堆了厚厚的一大摞。父亲经常对我说,“只有多学多看多练,文章才能写得越来越好”。两年后,父亲调到了县里的宣传部门工作,后来从母亲的口中我才知道,正是因为父亲的文章写得好,而且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发表,县里的领导到镇上检查工作,慧眼识英才发现了他这个“笔杆子”,就把父亲调了过去。父亲的言传身教一直感染着我,参加工作以来,我也努力培养自己写东西的兴趣,渐渐地也喜欢上了写作,这种兴趣和爱好对我的职业生涯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父亲的持续奋斗精神一直鼓励着我。
1990年3月,我到山西临汾当兵入伍,刚开始在部队上很不适应,尤其是新兵训练时又苦又累感觉实在撑不下去了,我就给父亲写信说我不想在部队干了要回家。父亲接到信后,和大伯坐了一晚上火车从家里赶到了部队,了解完具体情况后,父亲和大伯和我聊了整整一晚上,鼓励我支持我,给我说只要再坚持一下就一定能渡过这个困难时期。和我聊完,他们又和我的排长、班长以及战友老乡沟通,让他们也帮帮我渡过这个难关。在父亲的鼓励下,我终于放下了思想包袱坚定了好好干的信心,由于我在部队勤奋上进、刻苦训练,表现优秀,不但荣立了三等功,而且从基层中队选拔到支队机关担任了通信员。到支队机关后,父亲一直提醒我要坚持学习,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鼓励我报考了山西师范大学的函授教育,积极参加部队的军校考试,在部队上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父亲的关注和鼓励一直伴随着我的军旅生涯,使我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受益匪浅。
我们家在我当兵后就从农村搬到了县城,这在当时村里算是重大新闻,街坊邻居可是非常羡慕的,因为我们变成了吃商品粮的城里人。但是搬到城里后,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还买不起房子,有好几年我们都是在县城找地方租住,印象中在县城就搬了三四次家。后来我们终于在县城西关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生活条件慢慢好了,可父亲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传统一直没有变。我们认为应该扔掉的一些旧家具、书报、杂物等东西,父亲一律不许我们随便扔掉,他把这些东西全部收拾起来放到我们家楼顶的一个小隔层里,堆得满满当当。一辆自行车,修修补补父亲骑了好多年,到最后实在没法用了买了新的,这辆自行车还舍不得扔掉,到现在还在家里的地下室放着。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的记忆力越来越差,有时和我们刚说过的事情一会就忘了,母亲有时笑着说你爸现在老糊涂了,可我认为父亲一点都不糊涂,父亲尤其对我们工作、生活的事情一点都不会忘,有时回家聊到这些事,过了很久我们都忘了,他还记得清清楚楚,问我们把事情处理得怎样了。父亲经常教导我们要和单位的领导同事搞好关系,要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干出成绩。当我们在工作中做出成绩的时候,能看出父亲非常高兴,和他们那些老哥们老战友聊天的时候,时常能感到父亲骄傲的神情。作为一名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父亲一直教导我们要爱党爱国,他说你们一定要记住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他自己也喜欢关注国际国内新闻和国家大事,时常会和我们聊这些事情,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一次回家,听说我们单位要举行成立20周年书画展,父亲很快写了一幅字让我带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孩子工作的支持。
父亲那一辈,上面有三个哥一个姐,他是最小的。我的大伯已经过世了,两个伯父和一个老姑都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作为兄弟姊妹中最小的弟弟,父亲始终关心关注着她们的身体健康。过一段时间父亲会给我们打电话,问最近回不回来,我问家里有啥事没,父亲说家里没啥事,我和你妈都很好,就是想让你们回来拉着我们去看看你伯和你姑。实际上他们的身体也不好,就是怕影响我们工作老是不给我们说。有时我们工作忙回不去,父亲母亲就自己坐车去看望他们。父亲对我的老姑尤为关心,老姑家在农村,身体也不好,每次父亲去看望都要带些老姑喜欢吃的食品,叮咛我的表哥一定要对老姑孝顺,临走时一定会给老姑兜里塞些钱。父亲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总有说不完的话,我感到父亲也年轻了许多,看着他们说话聊天,其乐融融,享受着天伦之乐的场景,我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就是老一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这就是我们应该永远传承学习的榜样。
岁月不居,时间匆匆。不经意间,父亲已是70多岁的古稀老人,世事轮回,永不停滞,人生不过如此,只不过更增加了对老人的眷恋。我多么希望时间过得慢一些,父亲也会老的慢一些,我们陪伴父亲的时间就会长一些。父亲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不断前行,祝亲爱的父亲永远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