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筑高原幸福路的领头人——记公司甘孜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郑旺儒
初见郑旺儒,是在海拔4700米的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通乡公路施工现场,作为中铁一局四公司甘孜工程指挥部指挥长,他正在检查指导项目通乡公路沥青铺设施工。
“我只是做了自己应做的一些工作。成绩,是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面对我们的采访,郑旺儒说。
今年35岁的郑旺儒,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2005年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中铁一局四公司工作,先后参加了武广客专、向莆铁路、成都地铁3号线、成贵铁路、炉霍通乡公路施工建设,历经技术员、技术室主任、工程部部长、总工、公司工程部副部长、项目经理、区域指挥长多个岗位的锻炼,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先后荣获四公司“十大经营管理标兵”、集团公司“杰出青年”、中国中铁“创先争优模范青年示范岗”等十多项荣誉称号。
勤学善思练内功
遇事爱琢磨,工作善总结,喜欢写读书笔记,这是郑旺儒自参加工作以来养成和坚持的好习惯。正是这种好习惯,让郑旺儒在基层各个岗位上 “内功”不断提高,个人迅速成长。
2005年7月,学校毕业的郑旺儒来到武广客专,这是他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工地。在五尖大山隧道从事技术工作几个月后,郑旺儒来到了武广客专线下2标工作。2标是个综合标段,施工内容种类繁多。郑旺儒在全长1084米的青石冲特大桥岳阳段负责技术工作。该桥基础类型为桩基和扩大基础,墩身平均高30多米,梁体形式为简支梁和连续梁,施工方法采用预制架设、支架现浇、挂篮现浇,这对参加工作不久的他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既然让我负责,我就要把工作干出色”。在负责大桥技术工作期间,他超前策划,把整个现场技术工作管理的井井有条。遇到问题,自己琢磨不透的地方就虚心向老同志们请教,直到搞清楚为止。有一次,连续梁施工中一个技术问题没有解决,那几天他茶不思饭不想。一天深夜,在他睡意朦胧之间,灵光一闪,有了思路,他迷迷糊糊从床上爬起来,赶紧记录下来,然后倒头又睡。第二天起来一看,所记正是解决之道。“这是真事,我们同宿舍的人可以作证”,郑旺儒笑着说。2008年,郑旺儒通过平日积累和总结,撰写的《连续梁0号块内模支撑施工技术》论文,被收录在《武广优秀论文集》中。
向莆铁路是郑旺儒迅速成长的地方。2008年10月,郑旺儒来到向莆铁路金瓜山隧道从事技术管理工作。金瓜山隧道II级围岩占比高,岩体完整,以花岗岩为主,埋置较深,易产生岩爆,严重时把开挖台架都砸坏过。有几次发生岩爆,他都不顾个人安危第一个进去,查看掌子面地质情况,获取相关资料。除此之外,隧道也遭遇过涌水塌方。“有次涌水水压比较大,光排水就排了一周。我们是坐着装载机到掌子面查看水压、水量变化的。”忆往昔,郑旺儒似乎并无“书生意气”的激扬,平静得像是讲述别人的故事。
在金瓜山隧道水沟电缆槽施工中,郑旺儒通过现场调查了解,主动与福州一家模板制作加工厂联系,一起构思设计了隧道水沟电缆槽整体式施工台车,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省了费用;在长大隧道独头掘进巷道式通风技术方面,他查阅国内外相关技术资料,积极参与金瓜山隧道独头掘进通风技术的编制与施工过程中的调整修订,通过实践,隧道独头掘进采用巷道式通风促进了施工生产,为后续同类隧道施工通风技术积累了经验。
在向莆铁路工作的4年里,郑旺儒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得省级、局级奖励,其中《平导辅助正洞快速施工技术研究》获国际先进奖、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二等奖、中国建筑协会三等奖、集团公司特等奖。他也从技术主任逐步成长为项目总工。
此后,无论是在成都地铁3号线、成贵铁路、公司工程部,还是在炉霍通乡公路,每个岗位上,他都兢兢业业,苦练“内功”,干出了成绩,为后续担当高原上的工程统领重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奋勇前行战高原
中铁一局四公司2012年参与修建四川省甘孜州317国道雀儿山隧道项目之后,以雀儿山隧道为依托,积极响应国家交通基础建设精准扶贫政策,先后参与甘孜州国、省干道及8个县通乡、通村公路精准扶贫项目建设。2016年,四公司甘孜州项目集群形成,2016年4月,四公司为加强集群管理,成立甘孜州工程建设指挥部。
2017年9月,郑旺儒从甘孜州炉霍通乡公路项目经理任上,调任指挥部担任指挥长。
四公司先后在甘孜州9个县有施工生产任务,涉及国、省道路、通乡沥青路、通村水泥路、市政县域道路等。项目均面临高海拔(平均4000余米)、高寒缺氧、气候恶劣、有效施工工期短(每年5个月左右)、施工战线长、点多面广、交通不畅、材料运输不便等困难,承建工程全是政府急难险重的工程。“我们承建的每个县的通乡公路里程都超过了100公里,石渠县超过了300公里。长的标段有50至60 公里,短的只有几公里。而且每个工点都很分散,相隔100公里都属正常。比如要看完德格项目的几个点,至少得三天时间。还有一个2个亿的工程,涉及工点就有60多个。如果要走一圈甘孜州8个县的9个项目,至少得10来天。”郑旺儒讲道。
作为指挥长,要掌握每个项目施工情况,帮扶项目解决问题和困难;要加强与业主和地方政府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要多方捕捉工程建设信息,并及时反馈给公司。就要不断的奔走、联系、对接、交流。
“不在项目、业主、地方政府那里,就是在去那儿的路上”谈到自己的工作常态,郑旺儒幽了一默。“甘孜州地域广阔,各县相距甚远,而且道路崎岖,路况差,气候恶劣,乘车出行也是一件头痛事。”2017年9月的一天晚上, 因有急事需处理,郑旺儒从甘孜县赶往康定。在翻越海拔3960米的锣锅梁子时,突降暴雪,密集的雪花致使雨刮器都划不动。道路覆雪,危险重重,他们一路上走走停停,不到400公里的路程,硬是跋涉了10多个小时。类似这样的情况,他每年都要遇到几次。在不到两年时间里,郑旺儒行程10多万公里,跑遍了甘孜州的每一个地方,对各个项目进行了有效的帮扶指导,与业主、当地政府也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有效推动了甘孜片区工作。
甘孜州各项目非常分散,管理有一定难度。为督促各项目之间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郑旺儒征求多方意见,研究制定了《甘孜片区项目考核管理办法》,定期对各项目下达任务计划,从安全、质量、进度、验工计价、清收清欠、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考核评比,对考核优秀的项目给予表扬鼓励,对考核结果不理想的项目给予通报批评。郑旺儒说:“主要是让项目有竞争意识,荣誉意识,相互学习的意识,要让考核排名不理想的项目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红红脸、出出汗,激励他们迎头赶上。”
除了日常的考核评比,郑旺儒非常重视甘孜片区每年“年会”的召开。郑旺儒说:“我们的年会虽简朴但隆重,很有仪式感,通过会议的总结、部署、表彰,达到明确目标,鼓舞士气,凝聚人心的目的。”
通过加强项目管理,甘孜片区的各项目紧密团结,相互支持,发挥团队作用,工作一直走在公司前列。
2016年,甘孜州5个县的项目完成公司下达生产计划的104%;2017年,甘孜州9个县境内11个项目年人均产值约1037万元/人,排名公司第一;2018年,甘孜州7个县8个项目,完成公司下达生产计划的151%,年人均产值1151万元/人,再创新高。
在四川省公路综合信用评价中,甘孜州片区参评项目每年均获佳绩,为公司在四川省连续7年信用评价荣获“AA”做出了突出贡献;2018年,甘孜州交通扶贫推进会在公司德格项目召开,中铁一局四公司在甘孜州片区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州领导的高度评价,为公司赢得了荣誉。
情系员工勇担当
作为片区指挥长,郑旺儒深知:干高原项目,员工身体、精神上都要承受比其他地区员工更大的压力。一定要在现有条件下,尽力为员工打造一个舒心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在每个项目驻地建设前,郑旺儒都要与项目班子提前策划,从项目驻地的科学规划,到为员工统一购买床铺、床上用品,电视机、洗衣机及等文化和生活用品;从食堂饭菜卫生、质量到项目员工健康体检,他都一一牵挂在心。郑旺儒说“只有暖了人心,才能凝聚起前进的力量”。
郑旺儒非常关心青年员工的成长和人才的培养。对新分配的员工,他指导项目召开座谈会,安排“导师带徒”活动;给青年员工分任务、压担子,促使他们尽快成长;评先指标名额向青年员工倾斜,多给他们信心与激励。在日常,郑旺儒经常与青年员工分享成长中的体会和感悟,鼓励员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近年来,甘孜州片区人才培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有3名人员走上项目经理岗位,5名人员走上项目副经理岗位,各项目均培养了多名技术骨干,技术能手,多人获得公司、集团公司表彰奖励。
甘孜各项目所在均为川大沟深的偏僻闭塞之地,每遇雨季,灾害频发。“央企要更重视社会效益”。郑旺儒说:“每次抗灾抢险,我们都是第一时间组织临近灾区的项目冲锋在前,全力履行央企的社会责任,赢得了当地人民和地方政府的信任。”
截止目前,四公司在甘孜州片区共修建道路120余条,修建里程达1600余公里,为推动甘孜州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省、州、县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记者分别于2018年、2019年两次深入四公司甘孜州交通扶贫施工一线,对石渠、德格、炉霍等交通扶贫项目进行专题采访,称赞中铁一局是高原藏区精准扶贫的“排头兵”。赞誉纷至沓来,郑旺儒这个“兵头”,着实功不可没。
郑旺儒在石渠项目施工现场
郑旺儒在现场了解施工情况(中)